孫德藥材網
手機端
首頁 > 中藥百科 > 植物>鉤藤(鉤藤的功效與作用)
鉤藤(鉤藤的功效與作用)
別名:釣藤、吊藤、鉤藤鉤子、釣鉤藤、金鉤蓮、大鉤丁、釣藤勾、鶯爪風、嫩鉤鉤、金鉤藤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6-30g。不宜久煎;或入散劑。
功能主治:清熱平肝,息風止痙。主要用于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;肝火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;風熱表證之頭痛目赤,斑疹透發不暢等。
藥材簡介
鉤藤簡介
中文名稱鉤藤
拉丁文名Uncariae Ramulus Cum Uncis
別名釣藤、吊藤、鉤藤鉤子、釣鉤藤、金鉤蓮、大鉤丁、釣藤勾、鶯爪風、嫩鉤鉤、金鉤藤
性味歸經味甘,性微寒;歸肝、心包經
醫保類型醫保(鉤藤)
藥材分類植物
鉤藤,中藥名。為茜草科鉤藤屬植物鉤藤Uncaria rhynch0phylla(Miq.)Jacks.、大葉鉤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.、毛鉤藤Uncaria hirsuta Havil.、華鉤藤Uncaria sinensis(Oliv.)Havil. 或無柄果鉤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.的帶鉤莖枝。具有清熱平肝,息風止痙的功效。主治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;肝火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;風熱表證之頭痛目赤,斑疹透發不暢等。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清熱平肝,息風止痙。

主治

主要用于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;肝火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;風熱表證之頭痛目赤,斑疹透發不暢等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6-30g。不宜久煎;或入散劑。

禁忌

中西藥配伍禁忌:鉤藤具有中樞性降壓作用,可降低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,兩者不宜同用。

注意事項

1、甘寒,有一定的清熱作用。脾胃虛寒腎陽虛者,以及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等證不宜大量長期服用。

2、有明顯的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?;杳圆∪私?;老年人和嬰幼兒不宜長期大量服用。

3、可以減慢心率,降低血壓。心動過緩、低血壓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
4、有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,孕婦及先兆流產者慎用。

5、高血壓病人服用鉤藤總堿治療量時,副作用輕微,個別出現心動過緩、頭暈、皮疹、月經量減少等,但停藥后可自行消除。

化學成分

含吲哚生物堿,其中具有藥理活性的成分主要有鉤藤堿、異鉤藤堿、柯諾辛因堿、異柯諾辛因堿、柯楠因堿、二氫柯楠因堿、硬毛帽柱木堿、硬毛帽柱木因堿。大葉鉤藤含柯諾辛、柯諾辛B。此外,鉤藤尚含有黃酮類化合物、兒茶素類化合物、鞣質及萜類化合物。

QQ截圖20230309102459.jpg

藥理作用

1、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:有降壓、抗實驗性心率失常作用,對血流動力學有影響。

2、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:鉤藤堿明顯抑制花生四烯酸、膠原及腺苷二磷鈉誘導的血小板聚集;并能明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。

3、鎮靜和抗驚厥作用:鉤藤對小鼠有眀顯的鎮靜作用而無催眠作用。鉤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實驗性癲癇的發作,并有一定的抗戊四氮驚厥作用。

4、其他作用:鉤藤總堿能抑制組織胺引起的豚鼠哮喘;鉤藤煎劑能短時間降低離體回腸腸肌的張力,同時很快使收縮幅度顯著增大,并有對抗組織胺作用。臺灣產鉤藤對膀胱結石有溶解作用。鉤藤還能抑制在體及離體蛙心、兔心,抑制蛙和小鼠呼吸和縮小瞳孔的作用。

臨床應用

1、治療小兒夜啼:采用蟬蛻鉤藤散加減,鉤藤、蟬蛻、白芍、木香、川芎、延胡治療小兒夜啼有效。

2、治療面神經麻痹:用芍藥鉤藤木耳湯加味配以針灸治療面神經麻痹有效。此外,臨床上還有用鉤藤治療鏈霉素反應、腳癬、百日咳等報道。

相關配伍

1、鉤藤配天麻:鉤藤清熱息風;天麻息風祛痰,平肝止痙。二藥合用,鉤藤能減天麻之燥,平肝息風而無弊害。治療肝風內動,風痰上擾之眩暈頭痛,頭重腳輕,走路不穩,手足麻木。

2、鉤藤配牛膝:鉤藤甘寒,質輕味薄,清熱平肝,息風止痙,并能降壓;牛膝苦酸平,補肝腎,強筋骨,活血祛瘀,疏筋通絡,引血下行而降壓。二藥配伍,一清一補,清上補下,平肝息風并能降壓。治療頭暈目眩,頭痛頭脹,半身麻木,膝軟乏力等

3、鉤藤配菊花:鉤藤清泄肝熱而平肝陽,息風止痙;菊花長于平降肝陽,疏散風熱二藥合用,一疏一清,平降肝陽,清熱祛風。治療外感風熱或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。

4、鉤藤配薄荷:鉤藤甘、微寒,清熱平肝,息風止痙,作用偏于清;薄荷清熱疏風,透疹清利咽喉、頭目,作用偏于散。二藥配伍,祛風熱,利咽喉,平肝風。對于小兒初起風熱,有預防抽搐之效;也可治療風陽上擾之頭脹頭痛,頭暈目眩。

5、鉤藤配全蝎:鉤藤清肝泄熱而平肝陽,息風止痙,治療手足抽搐,肌肉跳動;全蝎息風止抽,通絡止痛,解毒散結,引各種風藥直達病所。對于治疔頻頻抽動,手足震顫,疼痛的作用均強。二藥合用,清熱息風,通絡止痛。治療肝風內動,頭暈,口眼歪斜,四肢抽搐,煩躁不安等。

6、鉤藤配紫草:鉤藤質輕味薄,有透發清熱之力;紫草甘寒,涼血活血,解毒透疹二藥合用,透疹之力較強。治療疹出不暢。

鑒別用藥

鉤藤與菊花:二者皆入肝經,平肝陽,清肝熱,又能疏散風熱,治療肝陽上亢及肝火上炎之頭痛目眩和外感風熱、頭痛目赤等,常相伍為用。然鉤藤偏于息風止痙,菊花偏于疏風泄熱。

相關藥品

清青腦降壓片、癲癇寧片、心脈通片、天麻鉤藤顆粒。

相關方劑

鉤藤飲(《醫宗金鑒》)、羚角鉤藤湯(《通俗傷寒論》)、鉤藤飲子(《奇效良方》)、鉤藤散(《本事方》)。

藥膳食療

天麻鉤藤茶:

1、功效:平肝、熄風、鎮靜。用于肝陽上亢之高血壓、頭暈目眩、神經衰弱、四肢麻木等。

2、原材料:天麻5g,鉤藤6g,綠茶10g。

3、做法:將天麻、鉤藤洗凈,加水適量,煎煮2次,去渣。以其汁液沖泡綠茶,蓋嚴,浸泡5-10分鐘即可。

4、用法:每日1劑,代茶飲用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栽后3-4年釆收,在春季發芽前,或在秋后嫩枝已長老時,把帶有鉤的枝莖剪下,再用剪刀在著生鉤的兩頭平齊或稍長剪下,每段長3cm左右,曬干或蒸后曬干。即秋、冬兩季采收。以雙鉤、莖細、鉤結實、光滑、色紫紅、無枯枝鉤者為佳。

炮制方法

入煎劑,或入散劑。入煎劑宜后下,不宜久煎,鉤藤含有揮發油成分,久煎容易降低療效。

保存方法

置通風干燥處。

藥材鑒別

藥材性狀

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,長2-3cm,直徑2-0.5cm。表面紅棕色至紫紅色者具細縱紋,光滑無毛;黃綠色至灰褐色有的可見白色點狀皮孔,被黃褐色柔毛。多數枝節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(不育花序梗),或僅一側有鉤,另一側為凸起的瘢痕;鉤略扁或稍圓,先端細尖,基部較闊;鉤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后的窩點狀痕跡和環狀的托葉痕。質堅韌,斷面黃棕色,皮部纖維性,髓部黃白色或中空。無臭,味淡。

飲片性狀

為不規則小段,莖節上有一對或單個向下彎曲的鉤,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,切面黃棕色,髓黃白色或中空,無臭,味淡。

欧美丰满熟妇vaide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