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古代,關于藥物起源的傳說頗多?;诳脊艑W、民族學、生物學和古代文獻記載等諸方面綜合研究,一般認為中醫藥的知識起源于原始社會。
“伏羲氏嘗味百藥而制九針”“神農嘗百草”與“伊尹制湯液”的傳說反映了中華先民認識和使用藥物的起源。經過世代人們無數次嘗試和經驗積累,逐漸獲得了鑒別食物、藥物和毒物的知識,并有意識加以利用。隨著人們更多的生產和醫療實踐,逐漸發現了越來越多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、動物和礦物,并積累發展了藥物知識。
早期的藥物知識記載。藥,《說文解字》釋為“治病之草”,明確指出“藥”乃治病之物。隨著文字的產生和應用,人們開始把藥物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。目前所知最早的“藥”字,出自數千年前古鐘鼎類銅器上銘文(即金文)。自西周以后,藥字使用增多,如《書經》有“若藥弗瞑眩,厥疾弗瘳”;《易經》有“無妄之疾,勿藥有喜;無妄之藥,不可試也”;《禮記·曲禮》有“醫不三世,不服其藥”。
中藥一詞的廣泛應用,與外來藥物尤其是西方藥學的輸入直接相關。早期傳入的外來藥物對我國傳統藥學的影響并不大,而且很快被收入歷代本草之中,并賦予了中醫藥理論體系的特有內涵,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傳統藥學。如《新修本草》至少收載有27種藥材不是中國出產;《海藥本草》收錄藥物所注的產地大都是外國地名。
- 上一篇: 經過這次疫情,你或者身邊人對中醫的看法有什么改變么?
- 下一篇: 返回列表